阅读历史 |

第1章(1 / 2)

加入书签

《特殊潮汐》作者:一只缇缇【完结+番外】

文案:

对陆小屿而言,司沈然的存在像未知的巨引源,而他是宇宙中游荡的尘埃,始终处于巨引源的引力拉扯范围,不知后果、不能自已地朝引力来源飞奔而去。

陆小屿x司沈然

天才和路痴

飞鸟归林,司沈然重返故土,受聘成为海市大学某实验室的一把手。

三十出头的他,以博导的身份,接连刷下各大媒体教育版的头条,作为一朵科研界的奇葩,注定成为经久的传奇。

传奇是个事儿妈、强迫症、工作狂。

海市都市报教育版的记者林诺这么认为。

他让实习生递出去采访提纲,司大教授送回来时从头到尾改了一遍,还改了错别字和病句,连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也用红笔圈了出来。

林记一度天真地认为,这位传奇人物只是工作态度认真。

多年来海市被人称作“学术沙漠”,仅有的两所大学里只有海市大学一所扛起高等教育大旗,堪堪挤进30。

新上任领导班子终于痛定思痛,开始走起“科教兴市”路子,制订多样人才优惠政策,希望能借此引进人才。

司沈然便是目标人员中的一位。

市宣传部还特地立下规矩,要求各媒体对人才的报道必须阳光向上、充满正能量,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还要求各媒体在报道时,应尽量将深奥枯燥的研究化繁为简,内容须写得生动诱人。

对此广大教育线的记者们表面上十分赞同,背后纷纷议论“宣传部又不干人事”。

记者大多是文科出身,对科研大佬们的研究内容,有时连研究的标题都看不明白,只能加班加点努力钻研苦读。

林诺放弃读懂司沈然的研究方向,判断了半天认为司沈然的研究可能与物理学中的磁力有关系,接着看司沈然的履历跟着老主编一起感慨。

这位年仅30岁就列序海市“朱雀”甲级人才称号的司教授,籍贯是京城,出生在海市,本科毕业于国内顶级学府t大,随后赴阿国直博,毕业时凭借博士期间发表的数篇高质量sci论文,迅速跃过博后和讲师阶段,直接被聘为s大的副教授,几年不到又升上教授,拿到了终身教职。

为迎接新引进人才,市宣传部特地在市中心的指定酒店召开了人才接待宴。

宴会前举办了小型交流会,邀请一群对科学充满无限向往的孩子,请司沈然给孩子们开了一场科普讲座。

讲座的主持正是林诺,他只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平。

都说能量守恒,通常科研搞得好的人,即使长得好看,发量也可能不大行。

司沈然打破了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此人发量充沛不说,就这脸出道当流量网红,估计能赚个钵满盆满。

只是性格令人无语。

比如说问他为什么选择回国,他说算不上正式回国,只是趁着学术休假回国歇一阵子。

问为什么选择海大,说因为钱多事少离家近。

问为什么选择科学研究作为职业,答因为做科研工作最轻松。

再问他对科学研究有什么看法,司教授沉吟道你这问题问得太泛了,毫无内涵,不好回答。

于是林子诺请他介绍一下他目前的主要研究,司沈然调侃说你是都市报,又不是学报,问学术问得太细不怕群众看不懂么。

林子诺脑门青筋暴起,捏着话筒的手蠢蠢欲动。

奈何座下是一群对科学充满憧憬、目光中闪烁着求知光芒的孩子,只能强行按压下心中想要揍人的冲动,心中默诵新闻从业者道德手册,不能以身试法殴打采访对象。

他脸上依旧挂着职业笑脸问道:“司教授,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是来自咱们都市报的小记者们,众所周知,您在阿国的s大大学仅花了五年时间就拿到了终身教职,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成就与高度,那么您平常是如何学习的呢?”

司沈然推推金丝框平光眼镜,双手优雅交叠于胸前,语气相当平和,“既然你都说了,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又何必问呢。不过要是孩子们好奇,我觉得也有必要和孩子们探讨一下如何花更少的时间,做出更多的成果。结论呢,”

林诺脸上挤出一个满怀期待的神情目光灼灼地看向他。

“我已经重复过许多次了,因为我是个天才。”司天才铿锵有力地下了结论。

林诺愣住了,半晌迸出一个单音节,“啊?”

司天才看他的神情带着几分戏谑,饶有兴致地观摩了林记者表情崩裂的全过程,才慢悠悠地补了一句:“——特别是在勤奋方面。”

底下的学生们都笑了,司天才开始讲自己作为天才的非人类作息。

林记被这位天才怄了一肚子火,又不想直面总编的咆哮,只好运用他多年来面对各路“牛鬼蛇神”练就的笔法功夫,将他的采访稿提炼升华,极尽可能地遣词造句,写了篇中规中矩的宣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