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三章天姥之争(2 / 3)

加入书签

说得过去的文化旅游项目,就可以大大促进本地经济的整体发展。于是乎,天台的邻县就打起了天姥山的主意,人为地把天台山脉的一座山峰确定为天姥山。那座山是天台和邻县的分界线,有一大半在邻县境内,于是邻县组织了一批当地的文人进行了一些考证什么的,认为“天姥山文化”在他们那里。对邻县的这个行动,天台人知道后当然是绝对不同意的,因为不管是地方志还是历代的文献,都说天姥山在天台境内,怎么突然会跑到邻县去了呢?于是也开始考证起来,但当年李白他老人家不知道怎么搞的,在天台县境内并没有留下多少足迹,连邻县都很难找到太多说得过去的李白去过的证据。有心想找一找李白之前的资料,但是,虽然这个地区目前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隋唐以来也是才子之乡,但在更早以前,却是被人称作化外之地的,想找证据也找不出多少。但是毕竟历史上明明白白地记载着天姥山在天台境内,经过天台人的四处奔波交涉,邻县暂时停止了所谓的“天姥山文化”的开发行动。而天台人,因为当地还有国清寺和石梁等更有价值的开发项目,渐渐地就把这件事淡忘了,至少政府部门是已经淡忘了,只有一些比较执着的老百姓一直还是耿耿于怀。没想到事隔多年,邻县又打起了“天姥山文化”的主意来。副县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当年与邻县产生“天姥山之争”的时候,正好在县府办上班,参与了这件事情的处理,所以对这件事的经过非常清楚。同时,他就属于那群对这件事比较执着的人,一直都在关注着这件事的发展,而且想方设法在搜集着证据。介绍完了“天姥山之争”的历史后,副县长说:“前几年有好几个游客都向我们的旅游部门反映,他们在我们县境内看到了一座山峰,从某个角度看过去特别像一个头上插着簪的妇女,不过因为这座山比较高,又比较偏僻,附近没有人住,而且常年都是云雾缭绕的,一般的人很难见到真实面貌。听说这件事后,我曾经特地派人去考察过,证实了这个情况,而且拍了一些照片作为证据。但是因为后来我工作比较忙,县里的工作重心又没有放在发展旅游业上,我就差不多忘了。”副县长这么说,书记感兴趣了,当场让副县长打电话让人送来当年拍的那些照片。等照片的时间里,书记问副县长还有什么别的证据没有,副县长说近年来有些热心人在当地搜集到了不少与天姥山有关的传说,有些当地的老百姓还有祭祀天姥的传统,所以说,天姥山在天台境内是毫无疑问的了。但是,这个天姥山是不是李白诗中所提到的天姥山,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因为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无所不知的,产生常识性的错误在所难免,李白这样的大文豪也不例外。但是在座的人都认为,李白写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不是针对某座具体的山的,搞不好李白根本就没有游过天姥山,而是受到天姥山的传说启发以后才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写出了这篇诗。所以,李白写诗的源头是传说,从文化角度来讲,李白诗中所指的就是天台境内那座真实的天姥山,如果要研究什么“天姥山文化”的话,应该在天台找,而不应该到邻县去找。照片送来后,看着这些已经有些发黄的旧照片,所有的人都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妙。从照片上看,那座山峰确实非常像一个头上插着簪的妇女,因为山上飘着些云雾,应该算作是老妇女了,而这么高的一座山,在古代人的眼里,应该是连着天的吧,所以称为“天姥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看完照片后,书记指示说,绝对不能让邻县这个研讨会召开,他们县里应该派人到邻县去交涉。副县长自告奋勇地说要不他亲自跑一趟,因为在目前的县领导里,这个副县长对这件事最熟悉,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书记就同意了他的要求。邻县的“天姥山文化研讨会”次日下午就开幕,副县长就说他现在回家拿一下那些资料,连夜就赶到邻县去。因为这个研讨会是文化活动,范副主席在文化活动中当然有很高的地位,所以书记请求钱老给范副主席打个电话,向范副主席说明一下情况,看能不能让范副主席帮点忙。这是他们两个县之间的事情,按理说钱老是不应该插手的,但丁教授是本地人,在他的说服下,再加上钱老看了那些照片后也相信天姥山应该在天台境内,就当场给范副主席打了个电话。当然,电话中说的话是比较委婉的,只是说这里有更充足的证据,所以天姥山的归属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果范副主席参加邻县的活动把天姥山的位置确定在邻县,从学术上讲不太严密。钱老的面子,范副主席是要给的,而且,如果范副主席在邻县参加了这次活动,以后经过考证真的像钱老说的,真正的天姥山确实在天台境内,范副主席的一世英名就完了。权衡再三,范副主席说这个研讨会他不参加了,而且明天要和主办方说一下暂时晚一点开这个研讨会,等到天姥山的归属问题有了定论以后再说。在钱老给范副主席打电话的同时,在书记的请求下,李远方也给秦作家打了个电话。秦作家他们两个是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外省籍人士,如果他们参加了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的影响就会更大,如果他们两个中途退出了,对研讨会的进行,肯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相对于范副主席而言,秦作家是个真正的学者,一听李远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